通過無線或有線網絡實時或定時發送至后臺的數據中心,完成電費計算與賬單生成.
一、核心原理:遠程抄表的“三步走”流程
14G無線遠程抄表的 數據采集與存儲
傳感器與計星芯片:電表內罟電流互感器(CD,電壓傳感器,實時監測用戶的電壓,電流,功率等數據微處理器(MCU):將原始數據轉換為標準電能量值(如kWh),并按時間、分檔(階梯多費率電價)存儲為歷史記錄。
2.通信傳輸
遠程通信模塊:通過無線(4G)或有線(光纖/RS485)將數據上傳至后臺服務器。數據加密:采用AES等加密技術,確保傳輸過程中數據不被改或竊取。
34G無線遠程抄表的云端處理與反饋
數據中心:接收并解析數據,生成用戶用電報告、電費賬單,用戶交互:數據同步至APP或網頁端,用戶可實時查看用電詳情
關鍵技術模塊:遠程抄表的“硬件+軟件”支撐
1.通信模塊
無線方案:
4G/5G:高速傳輸,支持實時監控與雙向控制(如遠程拉合閘)。
有線方案:
光纖:高速穩定,適用于電表集中式小區。
24G無線遠程抄表的協議標準
DL/T645:國內主流電表通信協議,定義數據格式與傳輸規則。
MQTT/HTTP:云平臺常用協議,確保數據高效傳輸與解析。
3.微處理器與算法
數據校驗:通過CRC校驗碼確保數據完整性。
低功耗設計:優化通信模塊休眠策略,延長電池壽命。
智能電表的4G無線遠程抄表功能是如何實現的?
四、應用場景與優勢:為什么遠程抄表“剛需”?
1.用戶端
實時透明:通過APP隨時查看智能計量電能表用電量,避免電費爭議。
預付費控制:余額不足時自動斷電提醒,支持遠程充值,
2.電網端
降本增效:減少人工抄表成本(如每月節省90%人力投入)。